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txt.com,最快更新核武皇帝最新章节!

sp; 他是站在十米高的钢平台上往下看,对这两架原型机的外形上的差别是一览无遗,从他这个角度来看,边条翼和前缘襟翼的大小也都有所区别,后缘襟翼的中间宽度有差别,所以有一架的后缘襟翼是弧形结构。

    因为是涡扇发动机,矩形进气道的结构明显更复杂,进气口也更大。

    宋彪大致看了一番,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如果这个飞机能在五年内服役,那在世界范围内绝对是第一流的领先级。

    具体什么时候能服役倒是未知数,宋彪就和身边陪同的金希武董事长询问,金希武本身也是沈飞公司的资深高级工程师出身,对这个项目也是非常了解的,但他不太敢回答。

    整个平台上忽然有点离奇的沉默。

    大约等了几分钟,陪同在宋彪身边的项目总设计师巴玉藻爵士才回答道:“五年内还是难以服役,有几个问题需要逐步解决,首先是东北重工的涡扇发动机的问题,目前是可以用,缺陷是寿命有点太短,就P7目前进行的几次测试来看,某些部件用铝合金和镍铬合金都还缺乏一些特性,钛合金和铌合金的研制工作倒是一直在进行,可这里面的难度也很大。”

    宋彪有点失望的哦了一声。

    他在批准P7项目的时候做了一个估测,美国F-15战斗机也是在1965年开始启动研制,1972年出的第一架原型机,实际上以美国的实力,60年代前期就已经具备F-15的生产能力,问题是美国自己走了很多错误,从二战到越南战争期间一直都没有刻意强调格斗性能,而长期在空军上被技术实力较差的米格战机压制。

    直到1968年,美国才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局面,1972年就完成了F-15原型机的生产,1974年就开始服役。

    帝国现在和美国在1960年的技术差距主要就是在铌钛合金上,在铝合金、镍铬合金领域都差不多了,帝国在铌钛合金领域起步也是比较早的,1930年就正式在多个冶金研究院进行铌钛合金的研制工作。

    在一台涡扇发动机上,哪怕是第一代涡扇发动机也至少用上20种以上的镍、铌、钛、铬、铝、低硅系列合金,其他都还好,帝国目前唯一相对较为薄弱的就是铌钛系列的合金。

    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钛合金本身就很难搞,从1930年到1940年,帝国光是在钛冶金工业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就多达3亿中圆,在全国有六个冶金研究所专门从事钛工艺的研究,一直到1937年才有了初步的工业化突破。

    从钛冶金的突破到钛合金的研制、研究、测验,中间至少还要有十年的周期,特别是性能测验以及工艺加强测验耗时太久,合金是搞出来了,但是在什么温度和压力下加工才能保证性质的加强,才能更有效的加工,比之更复杂的是钛合金的焊接工艺如何处理?

    帝国这些年在这个领域投入的人力财力很大,但科研的这种东西,确实是没有一个可靠的固定答案。

    P7这个项目最终能否成功,能否顺利达到军方的要求,还是要取决于涡扇发动机能否更稳定和更强,而机身的制造也需要大量的钛合金,目前的测试已经证明铝合金在高空高压环境下仅能维持在150度以下的工作环境,超过140度就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变形,如果用镍基合金制造机身构架和支撑,飞机重量又会严重超标,最后就像米格25那样空有良好的气动布局和高航速,整体超重厉害,还是不能同时兼具近距离的高格斗性能。

    此外,由于采用双发近距布置的设计不利于飞机的静稳定,在横向稳定上采用单片机和微机程控进行自动调整补偿的想法虽然美妙,实践起来却无比艰难。

    预感P7在短时间内很难服役后,宋彪有点失望,但也并不是很着急,因为在可预判的五到十年时间里,拥有第二代涡喷发动机的J-6依然具备在世界范围内的垄断性优势地位,这足以为P7争取十年左右的研究周期。

    对于早期的**式战斗机,十年以上的研究周期确实是足够了。

    巴玉藻胆子是比较大的,别人不太敢说实话,他却实话实说的将这些事情都同宋彪汇报一番,P-3项目成功之后,宋彪接见过巴玉藻一次,并且亲自为他授予一等男爵勋位。

    他对巴玉藻这个人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虽然心里很希望P7项目能够立刻成功,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有它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是没有用的。

    宋彪并没有显得很焦急,反倒是安抚巴玉藻和金希武等人道:“我们要设计一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喷气式战斗机,而且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机,多花一点时间是值得的,如果急于求成,刚服役几年就落伍了,那肯定更糟糕。”

    稍加停顿,他还是单独和巴玉藻鼓励道:“不着急,慢慢来,要做就做到最好。”

    巴玉藻躬身答谢道:“皇上圣明。”

    宋彪很有意思的和他调侃道:“我是很圣明的皇帝,你也是很聪明的总设计师,我们合作无间,中国天下无敌嘛。”

    大家一听这话都很开心的笑出声,巴玉藻却是很惊惶的答道:“多谢皇上赞誉,民下必当竭力而为,为国为皇上分忧。”

    宋彪微微颔首,既然这个飞机基本不可能在二战中使用,他也就不需要太关注了,能起飞服役很好,不能服役,帝国暂时也不急缺,他就指了指前方,示意诸人陪同他继续到前面参观。

    这一路走下来,宋彪也借着这个机会同巴玉藻等高级工程师询问了一些新的技术,以及国内航空业现阶段的一些主要障碍因素。

    总体来说,目前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于材料领域。

    得益于201工程的长期培育,帝国在材料领域的研究水平大约相对英美德高出十年至十五年的水平,即便如此,随着帝国开始进入更高层次的涡扇战斗机的研制阶段,基础工业研究还是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高压压气机的高压轴的后轴,在J-6的涡喷-5型发动机上所采用3铬钼单晶钢并不是很合适,但这已经是国内目前在耐压、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最强的材料,这个轴型钢还牵涉到一个更复杂的涡轮高压轴的选材问题。

    为什么说F-15到70年代才能研制成功,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最大的制约就是材料。

    至于使用3铬钼单晶钢硬上是否可以呢?

    可以,完全可以,但是它的温度太高,高温高压下的耐腐蚀性和耐变系数不达标,大修时间和总寿命就会很短,两百小时……甚至一百小时就要换一根。

    战争时期的飞机为什么研究的很快,造的也很快?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考虑到因素小,寿命短也无所谓,因为战争时期生产的战斗机70的概率没有超过两百小时的寿命期。

    应该说,帝国在材料领域的研究投入规模还是非常惊人的,国家和企业相互结合,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研发投入总规模比美德英的总和还要多,在整个材料学科中,金属毕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如说半导体、稀土、塑料、硅、化纤、石墨及碳纤维、陶瓷、树脂……等等材料,在整个大材料领域的研究中,帝国都占据着很高的国际优势地位。

    材料和燃料就是整个世界工业的基础。

    材料上不去,一切都将免谈。

    在J-7研制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足以说明,帝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

    这一整天的时间里,宋彪都是在沈飞公司度过,除了视察J-7歼击机、S-20大型涡扇运输机、SU-5高空高速侦察机的研制项目外,也视察了沈飞公司其他几个正在进行的研制工程。

    这几年间,J-5系列虎鲨战斗机、J-6**式战斗机、S-10\15运输机及其系列的飞机和第一代正式在陆军大规模服役的Z-3直升机都是沈飞公司的代表产品。

    因为产能跟不上需求,J-5虎鲨系列战机的生产已经分包给太原飞机制造公司、天津航空机械公司和北京飞机工程机械公司生产,沈飞本部则集中生产J-6,其他的公司也按标准生产零配件。

    S-20大型涡扇运输机这个项目,目前还在和江南福道公司的S-30项目竞争,双方都在争取优先一步推出真正的原型机,可两家公司的问题是一样的,双方都受制于彼此的涡扇发动机。

    帝国最早的涡喷发动机是在江南福道公司诞生的,当时是比较简单的离心式结构,后来从德国引入轴流式设计结构后,在东北重工设计和生产了第一代的轴流式涡喷-3发动机,在此之后,江南福道同福州重工合作生产了第二代单转子加力轴流涡喷发动机,而东北重工则是双转子加力轴流涡喷,此后的道路随之截然不同。

    在研究涡扇发动机的过程中,江南福道和福州重工分道扬镳,前者走单转子前扇加力轴流涡扇发动机,采取高压比设计,而后者走单转子后扇加力轴流的低压比设计,东北重工则走了双转子加力前扇高压比设计。

    这就使得帝国同时拥有三种不同的涡扇,而在江南福道公司推出的S-30计划中,江南福道直接选用了涡桨发动机,东北重工旗下的沈阳寇蒂斯公司则继续采用涡扇发动机,这是因为S-20有计划向轰炸机转型,经过改造之后直接成为新一代的远程轰炸机,而后者则有计划向大型客运飞机转型。

    其实两家公司都有点走错路的感觉,但也是这个时代期间会遭遇的一些思路和预判的问题,不管是东北重工,还是江南福道,亦或者是福州重工,三家航空工业巨头都不认为喷气式客机是有必要的。

    从这一点来说,东北重工的S-15确实就是中国最后一代螺旋桨运输机,而它所使用的双排24气缸的星形气冷引擎也达到了螺旋桨运输机的极限水平,巨大的机体和航油载量也使得它是第一架可以直接飞跃太平洋,横跨中美的大型运输机。

    如果一切顺利,帝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些研发计划最终都能顺利的在1945年之前完成,帝国的航空工业整体水平就彻底超越欧美,大约相当于英美等国在1955年左右的水平,最快的英国罗.罗公司也大约要到1948年才开始进行第一代的涡扇研制工作,而帝国则早了十年左右。

    领先十年,这个周期是非常重要。

    当然,只要帝国的这些秘密研制计划一公开,英美肯定也会加快这一步伐,启动相关的项目同帝国竞争,那它们差不多在1950年以前都可以实现这一计划。

    总的来说,帝国现阶段的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英美德苏等国有五到十年以上的领先优势,领先幅度最大的还是电子、半导体和导弹工业,这几个领域确实是很厉害,但也和某基地的样品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

    宋彪在东北视察一番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思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否将这个优势扩大。

    最简单的办法肯定还是继续加大科研领域的投入,除此之外呢?

    宋彪的思考是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更为有效的办法,科学研究是人类进步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支柱,而这个支柱的源泉则是教育。

    就现阶段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在科研领域的投入规模及比例,都已经达到了正常情况下的极限,中国政府和企业对科研及教育的投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高程度的典范,即便是美国也比不上,仅从投入比例而言,德国在教育及科研的投入比例同中国处于同一水平,而中国相对德国的强处就在于经济总量更大。

    进一步想要推动中国教育及科研的发展,还有空间可言的力量就是社会机构。

    在社会机构中,皇家科学院和内廷教育研究会无疑是最为强大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皇室的对中国教育及科研的支出确实是很大,但有极大的一部分投资都集中在核工业和核武器领域,现在确实是该改变这一现状了。RS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