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txt.com,最快更新大明寿宁侯最新章节!

    前线大军出征,京师中并没什么影响,唯一的变化就是,手工业越来越多了。

    因为朝廷大肆收购物资,导致市场上各种货物供不应求,一个接一个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直接导致农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下子地主急了,没人种地可不行啊,于是,佃户的酬劳越来越高,同时,大量引进耕牛。

    在以前,地主可舍不得买牛,因为一头牛的价钱能顶十个成年男子,这笔帐都算的清楚。

    现在劳动力越来越稀缺,相比之下,耕牛的价钱越发显得就没那么贵了,而且,朝廷已经收回漠南,草原上盛产牛羊,要多少有多少,漠南都司的牛羊源源不断向中原供应,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

    看到漠南都司的百姓一个个都有了出路,草原其他各部的牧民开始眼红了,以前不服朝廷管教的各部落纷纷主动向朝廷示好,就连西边瓦剌、漠北朵颜三卫等部落,也悄悄地向漠南都司迁徙。

    本来游牧民族就是居无定所,茫茫草原上,也没有个明确的边界线,赶着牛羊走过来,把帐篷往这一扎,咱以后就是大明漠南都司的人了。

    在一片生机勃勃之中,一间重新装修后的酒楼悄悄开张了。

    确切地说,这里原来是酒楼,现在,是一家钱庄。

    大明弘治钱庄!

    钱庄是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后渐增加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

    自古以来,金银长期处于稀缺状态,以至于在民间出现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存在多种货币,当时各国之间的货币是可以互相兑换的,后来秦统一六国,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是镒,铜为下币,单位是半两。半两钱早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货币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元及明初,朝廷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这些机构就是钱庄的前身。

    由于金银铜这些货币金属太过稀缺,朱元璋大量发行大明宝钞,并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这个想法是好的,而且老朱也很重视,宝钞的设计也是花了心思的,最终定为方形,高一尺,宽六寸,主青色调,外为龙纹花栏,横题印有“大明通行宝钞”,其内上两旁为篆文八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从外形上来说,起码看起来很霸气。

    问题是老朱没研究过经济学,以为钞票这玩意想怎么印,印多少,都是朝廷说了算,毕竟我是皇帝,皇帝说的话能不好使吗?

    可问题是,市场规律还真就不是皇帝能管的。

    没有等价的金银做支撑,大明宝钞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百姓纷纷弃之。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到了永乐年间,一石米最多的时候能值宝钞一百贯。

    正统年间,大明宝钞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几代,由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单是制钱就有金背、旋边等几十种名目,市面上便出现了大量的兑换业务。

    在此情况下,贩卖铜钱和私铸私熔更多,乃出现若干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庄,这个钱庄和新开的弘治钱庄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个铸钱的作坊,又称为钱店或者钱铺。

    大明弘治钱庄开张之后,生意的火爆程度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门可罗雀!

    毕竟,大明宝钞这四个字已经彻彻底底地烂了,烂在了百姓的心中,烂到了骨子里,无药可救的那种。

    张鹤龄正在批折子,发现有人进来,抬头看了看是刘健,然后继续低下头来,口中说道:“刘阁老来了啊,坐吧。”

    刘健并没有坐,而是脸上带着怨念,问道:“请问殿下,弘治钱庄是怎么回事?”

    “哦,你说那个啊,”张鹤龄将最后几个字写完,然后放下笔,说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听闻殿下要求百姓拿金银和铜钱去兑换纸钞?”

    “怎么跟你解释呢……”

    刘健以为对方在想办法敷衍,当下语气非常坚定,问道:“殿下只管回答,是也不是?”

    张鹤龄点点头,说道:“既然是钱庄,当然有兑换的业务。”

    刘健面带怒色,质问道:“殿下不知道此举将会断送大明江山吗?”

    张鹤龄却笑了笑,反问道:“刘大人何出此言?”

    刘健冷哼一声,道:“殿下可知,现如今米价几何?”

    “一石米大约是……”张鹤龄稍加思索,然后说道,“三百到五百文不等吧,毕竟有上等米,也有劣质米。”

    刘健继续说道:“那好,殿下可知,多少宝钞能买来一石米?”

    “按照现在的行情,怕是超过一百贯了。”

    刘健显得有些诧异,他没想到,张鹤龄对民间的市场了解的如此透彻,但是,还有疑问。

    “时至今日,市面上宝钞积之市肆,过者不顾,已经无法通行,殿下为何还要设立钱庄,竟然还要求百姓拿金银铜钱去兑换,这是何道理?”

    “刘大人先别急,来,先喝杯茶!”

    刘健本来不想坐的,但是年纪大了,站久了腰疼,便顺势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